南通推广智慧工地:让管理“耳聪目明”,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传统的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工人活动范围广、流动性大、危险作业点多,现场管理大部分依赖于管理人员现场巡查,从发现隐患到整改到位,耗时长、过程烦琐,极易发生安全事故。24日,记者在南通大学教学组团及辅助设施项目部智慧工地上看到,塔吊可视化监控、人员定位与智能视频安全帽、临边防护监测预警设备、智慧安全管理巡视点等“黑科技”,让管理“耳聪目明”,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黑科技”让工地更聪明
在南通大学项目上,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使用了广联达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将建筑模型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利用“云、大、物、智、移”等信息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智慧监测+智慧建造+智慧监管”。
工人戴上VR眼镜可以身临其境体验“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火灾”等布置在虚拟施工现场模型中的风险源,更好地达到安全教育目的,提升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项目部还有两种智能头盔,一种可以实现人员定位,一种能实时通话、拍摄视频。”中建二局南通大学项目安全总监田斌介绍,智能头盔可真实反映场内人员和工种分布情况,方便管理人员掌握各作业部位实时用工数据;在日常安全巡查中,智能视频头盔还可抓拍隐患,录制现场视频,也可通过后台实现与现场巡查人员实时语音通话,巡查画面实时回传。
“请恢复临边防护装置!”记者看到施工现场的电梯井口安装了临边防护监测预警设备,当有人靠近或撤走防护时都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人远离洞口,或是恢复临边防护。在施工现场风险较高的区域还设置智慧安全管理巡视点,管理人员在巡查中经过巡视点时需扫描二维码,上报风险点维护情况。
此外,南通大学项目现场设立了4处扬尘监测点,现场的环境监测数据超过后台设定的阈值后,可自动联动喷淋控制器,触发降尘措施。另外项目部通过给塔机加装各类传感器,并结合吊钩可视化系统,可监控塔吊吊钩安全情况。画面会实时传递到塔吊司机室,管理人员也可通过智慧工地平台查看实时视频监控,减少了吊钩盲区,也减少塔吊安全隐患发生。
人管人防变智管技防
以往在施工现场,“有的工人不戴安全帽”“很难控制外来车辆和人员”“工人在货物堆放区随意吸烟”等情况屡见不鲜。当发现安全风险时,传统现场管理需要逐步报告,然后找到相应的人员进行处理,过程相当烦琐。而且,人工管理不能实现24小时检查,经常出现“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不能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等问题。这些管理上的缺陷,通常是工地频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南通大学项目智慧工地现场,当安全管理人员或工人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后,则可通过手机端数字项目平台APP拍摄照片上传,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回复,做到闭合隐患整改循环。“隐患随手拍打通了管理层之间的沟通迟滞问题,实现各管理层级之间相互监督,让懒、躲、推等管理诟病无所遁形。”田斌介绍,目前南通大学项目智慧工地系统已累计发起安全检查600余次,问题整改率达100%。
智慧工地平台还接入项目现场的视频监控摄像头,网页端或者移动端开启视频可随时掌握施工项目现场的情况。除了实时监控外,智慧工地平台还独立研发AI算法识别,可自动识别并抓拍现场安全隐患以及人员违规行为,比如未佩戴安全帽,未穿戴反光衣,有明火、烟雾等问题。
“当前拥有智慧工地系统的项目已经从传统的人管人防转变为智管技防,管理更便捷,生产也更安全。”市安监站副站长张晓表示不同项目智慧工地也各有特色。市公安局“两中心一基地”工程项目采用“1+N”的整体架构,建立1个智慧工地平台,拓展N个业务系统的解决方案,涵盖人员管理、机械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绿色施工等多方面应用。市区五水商圈内的南通CR20014地块酒店项目,则采用智能水表、电表、扬尘系统等,可实时监控项目现场的日常能耗和环境情况,为项目绿色施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全覆盖
“目前,我市已完成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全覆盖,并全力推动政府投资规模以上工程实现智慧工地全覆盖。”张晓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房建和轨道工程项目1090个,144个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已接入省安管系统智慧工地模块。今年4月,省住建厅对全省上报的智慧工地进行验证复核,我市共有22个项目获得优秀等次,位列全省第二。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督机构主要负责监管人员管理、危大工程、机械设备(包括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安全自查、扬尘监控五大要素。当发现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时,会第一时间联系项目负责人进行整改,确保施工安全。据了解,在实际应用和探索中,我市智慧工地建设结合个性化需求在部分试点项目上拓展了应用内容。其中,如皋市正积极推动智慧工地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试点,稳步推进混凝土试块添加二维码标注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实时上传至智慧工地系统、建设工程质量缺陷随手拍系统三大质量模块。
智慧工地建设目的是借助互联网、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减少项目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效能。而少数企业还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现象,以满足动态验证为目的,智慧工地平台建设和运用脱节,局限于数据的简单存储和大屏展示,不仅未能发挥智慧工地集成监管、自动采集、决策分析的功能,还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市安监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全力推动智慧工地从“有没有”到“用不用”再到“优不优”的转化升级,加快推进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助推提升建筑工程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智慧工地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来源:南通日报
供稿:李慧
发布:赵卿
审核:郭小平